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专家谈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008-08-15 09:48: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根据惯例,基本药物制定有三个原则:一是保证药物的生产与供应,二是提高药物的可获得性,三是提高居民对药品的可支付性。

  此项制度一旦推出,对于医药工商企业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影响:首先,目录内产品数量大大减少,从原有的2000余种降至几百种。这将使很多企业失去准入资格,医药市场格局将发生的变化是没有基本药物品种的厂家或者有品种没有获得定点生产资格的厂家,将逐步从这一市场淘汰出局;获得生产资格的厂家将获取长远利益。这一点其实已经逐步显现。同样,对于流通企业来说,“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获得定点配送权和目录内品种经营资格的,将在医疗市场、第三终端获得较大发展,否则路将越走越窄。

  本期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魏际刚;北京秦脉医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王波;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主任,刘新社;江西中医学院药学院教授,龚千峰。

  业界翘首等待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仍然迟迟未正式公布,而人们对它的建议、猜测、讨论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近日,国内多名专家齐聚哈尔滨,就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问题展开了探讨。

  建议:明确主导统筹发展

  龚千峰: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首要的是制定制度,包括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目的、任务、内容、要求和保证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要求。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应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价格管理、报销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保证群众能够获得基本用药。制度建立后在推进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二是加快基层医疗机构对基本药物的推行力度;三是统一目录,明确主导地位;四是通过调控控制价格;五是加快立法,完善监督评估体系。

  王波:目前存在多种药物目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约2200种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266种化学药、243种中成药。其中社保药品451种,占88.6%)、新基本药物目录(约300~500种)以及各地区制定的“新农合”药品目录。整合目录是一定要的,基本的药物肯定只能是300~500种。应该明确基本药物目录的主导地位,建立健全长效安全保障机制,保证药物的生产与供应,提高药物的可获得性,提高居民药品的可支付性,这些都是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在药品价格上,政府定价应遵循“补偿成本、合理盈利、反映供求与质量、鼓励创新”的基本原则。

  魏际刚:我国医药发展战略的未来目标是要确保广大民众有药可用、用得起药、用放心药和合理用药,确保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实现医药事业与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好五个方面的社会统筹工作。

  一是要统筹医药生产流通能力发展与确保药品质量和合理用药。要发展药品生产流通能力,尤其要充分保障“安全有效、临床必需、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同时,药品又不同于一般商品。治病救人的特性决定着药品质量的严格性和使用的合理性。

  二是统筹医药市场发展与严格监管。未来要遵循医药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完善医药市场规则,使药价机制更合理,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医药市场体系。同时,医药市场是责任市场。药品质量的严格性、使用的被动性、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药品本身的毒副性,决定了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进出口以及使用等都要符合法定标准,政府必须对药品供应链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

  三是统筹医药发展的地方积极性与国家总体部署。不同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现代医药、特色医药、传统医药、民族医药等。地方发展医药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应当得到鼓励和保护,不能忽视。同时,要完善医药产业政策,根据“全国医药一盘棋”的思想,做好全国医药发展规划,引导地区医药经济合理布局,通过严格医药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措施,抑制低水平重复。各地在医药发展方面要增强全局观念,克服本位主义,在遵守国家统一部署和医药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在有利于增进全局利益的条件下去实现局部利益最大化。

  四是统筹医药经济增长与药品结构升级。国内医药市场前景广阔,对医药发展在“量”和“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鼓励大中小医药企业、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医药企业更快发展,形成“大企业主导、中小企业配套、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医药经济格局,全方位推动医药经济增长。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医药发展在“质”方面的差距更大。要不断增加药品品种,加快药品结构优化,改进药品生产工艺,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医药产业从“数量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方式转到“结构升级的集约式”发展道路上来。

  五是统筹药物自主创新与国际医药合作。“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多学科协同”的药品创新特点以及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现实,决定了我国药物创新现阶段难以实施“全面的原始创新”,但并不意味着只能停留在“全面的模仿”。未来一段时期内应走“仿创并举、仿创结合、仿中有创”的药物自主创新之路。同时,要大力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医药理论和科学管理方法,大力引进国际先进医药技术和工艺,充分利用国际医药资源,通过医药自主创新与国际医药合作的有机结合,加快我国新药自主创制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反思:发展欠协调

  魏际刚:目前的现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医药生产流通能力方面的差距很大,医药强国地位在很长时期内难以确立。国内医药增长粗放和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既影响到医药产业持续发展,又难以较好地实现服务公众健康的社会目标。拿国内医药流通情况来说,目前的情况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以及效率不高。2005年,我国医药批发企业有12,000多家,批发企业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不到5%,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10家,超过50亿元的更少。医药流通百强中前3大企业的合并市场份额为24.96%。企业数量过多带来的后果是过度竞争,国内医药流通企业亏损面近50%,医药流通行业盈利水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王波:目前,在医药管理方面政出多门,各部委出台的政策协调性差。像药品招标、降价、“一品两规”、原研药定价、药品报销等单一政策均无可非议,但综合实施后,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事与愿违。

  还有多头管理,如目前市场上有“药”、“健”、“械”、“消”、“妆”、“食”、“监”字号,存在各管一段、有松有严、有交叉遗漏的问题。药品数目多(17.6万个药品文号),供应链条复杂(4659家生产企业、1.3万家批发企业、32.9万家零售药店、30.9万家涉药医疗机构和诊所),用药水平高速增长(2006年人均用药271.08元,比2000年增长1.1倍),产业发展环境不理想(药品价值链被扭曲,最终牺牲产品质量),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3.88万执法人员要保障13亿人的用药安全),社会诚信体系脆弱、行业自律差等多种因素对我国药品安全提出了挑战。我国药品保障和监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亟待完善和多头管理的问题。

  刘新社:医、药同属卫生事业发展中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卫生技术服务体系。由于多种原因,近年医、药矛盾成为医药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政府对质量监督的实施者,政府药品监督的目的是通过保证药品质量,使药品为卫生系统的技术服务提供保障,达到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安全的社会目标。

  推测:健全长效机制企业希图发展

  龚千峰:基本药物的推广存在药厂不生产、药店不经营、医院不采购、医生不使用、患者不知道等多个障碍环节,每个环节都会阻碍患者获得基本药物。在目前药品市场的“价格博弈”中,出现了市场失灵、价格低廉的药品被“逆淘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是否会推出一些配套措施,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执行?

  王波:根据惯例,基本药物制定有三个原则:一是保证药物的生产与供应,二是提高药物的可获得性,三是提高居民对药品的可支付性。此项制度一旦推出,对于医药工商企业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影响:首先,目录内产品数量大大减少,从原有的2000余种降至几百种。这将使很多企业失去准入资格,医药市场的格局将发生的变化是没有基本药物品种的厂家或者有品种没有获得定点生产资格的厂家,将逐步从这一市场淘汰出局;获得生产资格的厂家将获取长远利益。这一点其实已经在逐步显现。同样,对于流通企业来说,“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获得定点配送权和目录内品种经营资格的,将在医疗市场、第三终端获得较大发展,否则路将越走越窄。市场在做加法,随着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展开,特别是“新农合”和城镇居民保险的快速推进,2008年医药市场的增量约近2000亿元。但与此同时,政府对于医药企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在此情况下,企业要先求生存,再图发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主张向合资企业学习。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